标签:anta,安踏,李宁,lining,361度,特步,中国动向,李宁,lining,FILA,DESCENTE,Puma,彪马,丁世忠,Adidas,阿迪达斯,Kasper Rørsted,Reebok,锐步
无时尚中文网(微信号:nofashioncn)2025年1月8日:中国市场传闻中国奥委会主要体育赞助商可能由安踏品牌转为李宁品牌。
对于传闻,两个品牌及所属公司李宁有限公司(2331.HK) 及安踏体育(2020.HK)均未正面回应,李宁方面表示“相关事宜请以官方信息为准”。
由于李宁和安踏是中国两大最大服饰品牌,尤其是安踏已经成长为一个多品牌国际化的体育集团,因此赞助商之争无疑成为热门话题。
中国运动市场在经历过去十年的蓬勃发展,尤其是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和2021年棉花事件之后,本土品牌已经大幅缩小了与国际巨头Nike和Adidas之间的差距,实际上这两大品牌在中国市场过去五年不断失去市场份额,Adidas更被指永远无法达到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巅峰,而目前Nike正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品牌定位问题,在高端市场的定价权摇摇欲坠。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品牌亦脱胎换骨,李宁虽然成为贸易摩擦和棉花事件的最大受益者,但李宁还是那个李宁,相反安踏已经不是安踏,甚至特步也不是特步。
安踏品牌同名集团正在经历FILA斐乐扛鼎到户外品牌支持新增长曲线的二次蜕变,这也是李宁自2023年开始业绩衰退、股价狂跌之后希望不断求变的原因。
过去两年李宁一直探索扩张香港市场、成立合资公司出海等新增长曲线,但以该品牌目前的市场定位和知名度,显然难以成功,而赞助奥委会,成为李宁无计可施,无牌可出的少数可出之牌。尽管赞助费用可能每年高达2亿元人民币,但对于每年在广告和营销支出上耗资数十亿的李宁来说,仍属可消化范畴。
至于合作伙伴效应对该公司的推动作用,目前仍难以预计,实际上,合作伙伴效应在不同周期效果大相径庭,甚至忽略不计,安踏体育的成功显然不是依靠奥委会赞助商合作得来。
如果计算安踏品牌和李宁品牌2018-2022年的业绩,作为奥委会合作伙伴的安踏表现远不如李宁。
2018年至2022年李宁收入累计上涨156%,从105亿元增至258亿元;同期安踏品牌收入由143亿元增至277亿元,增幅只有94%,而这其中还包括安踏品牌的DTC转型,大量批发收入计入销售。
与收入相比,李宁品牌在盈利方面更是碾压安踏品牌。2022年李宁营业利润48.89亿元,较2018年同期7.77暴涨5.2倍,同期安踏品牌营业利润由37.06亿元增至59.25亿元,增幅不到60%。
试问,作为奥委会的赞助商,安踏品牌为何在2018-2022年表现远差于李宁品牌?
但与此同时FILA营业营业利润在2018-2022年期间由21.50亿元增加至43.01亿元。
这才是市场对安踏体育和李宁体育的不同理解。
如果更极端的理解,作为全球体育运动最大赞助商,Nike境况如何?
与奢侈品行业的明星代言一样,一项体育赞助无论在实际推动作用还是耗资上,对于一个大型品牌来说几乎无足轻重,长期来看甚至归于零作用。
而安踏品牌在过去两年同样开始不断的转型,包括开拓潮牌、白牌门店,最大的赞助转型实际上是对香港100越野赛的赞助,该领域正在与过去十年跑步行业的疯狂增长看齐,户外行业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是服饰行业最好的类别,可以维持15-20%的年复合增长率,若相关部分的基础建设跟上,甚至会进一步提速。
因此奥委会赞助,是李宁“霸占”资源的表现,杀敌500自伤1,000,能减少竞争对手的曝光也是一种策略。
而对于安踏品牌来说,应该习惯在整个服饰市场衰退背景下的低增长甚至不增长,因为安踏已经不需要安踏(品牌)推动,安踏品牌没有什么输不起的。
无论nike、adidas还是李宁、安踏,我们应该看到,一个300亿元的单品牌在中国市场实际上已经是接近天花板,多品牌是唯一出路。
但李宁至今仍固执地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有桥不过,非要“摸着石头过河”。相反,我们一直质疑,李宁的家族企业非凡领越,却上了桥,虽然上的是一座破桥,但也在积极开展多品牌运作。
安踏9
李宁11
斐乐1
FILA2
始祖鸟1
安踏 · 目录
上一篇表现落后同行 李宁的问题仍是不上不下 反应缓慢
联系:nofashion.cn@gmail.com
关注无时尚中文网微信号:nofashio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