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时尚中文网2016年2月26日报道:中国市场消费意欲低迷,以及消费者转向韩妆和更多淘宝品牌的冲击,令全球最大美容产品制造商L’Oréal SA (OR.PA) 欧莱雅集团苦不堪言,2015年欧莱雅中国销售仅仅录得4.6%的增幅至149.6亿元,其中集团最大部门消费者产品部门(又称大众产品部门)更是零增长。
2015年欧莱雅中国市场的收入增速较2014年7.7%的增幅大幅放缓,远输于中国化妆品行业8.8%的年度增幅,而其竞争对手韩国最大的化妆品集团Amore Pacific Corp (090430:KS)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尽管2015年以中国为主海外市场有所放缓,但增幅仍高达44.4%。
对美即的收购一直不被行业看好,而欧莱雅表示过渡期的美即经营尤其困难
在2月13日的集团年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该集团表示中国市场销售可比增长仅仅录得3.2%,远逊于亚太区整体4.7%的增幅,更是低于日本市场的6.5%,而该集团称中国的增长过低受制于集团2014年收购的中国面膜品牌Magic 美即,该品牌正处于过渡时期,尤其困难。
2014年,欧莱雅集团以65.387亿港元(合约8.40亿美元)收购大陆面膜品牌美即,鉴于此前欧美巨头对中国本土品牌的交易案例全部失败,如此高价被认为又一起“冤大头”交易。而在交易宣布后,美即退市的最后一份中报显示该公司收入高速放缓至个位数,而利润更是暴跌近八成。
对于美即的收购以及该品牌目前的困境,该公司首席执行官Jean-Paul Agon仍嘴硬称拥有一个中国品牌是一笔好资产,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过去2年有10-50个竞争对手,因此比两年前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要困难很多。不过他称美即仍是中国面膜市场第一品牌,且中国面膜市场仍有增长。除了竞争激烈,Jean-Paul Agon称集团自身对美即的创新亦显得缓慢,本应该发生在2015年,但实际却要在2016年二季度才来。
除了美即的低迷,Jean-Paul Agon 表示香港市场大陆游客的急剧下滑和消费衰退亦令中国市场表现更加温和。
欧莱雅中国区新首席执行官Stéphane Rinderknech 斯铂涵
在昨日中国市场业绩发布会的同时, 欧莱雅集团还宣布中国区首席执行官Alexis Perakis-Valat贝瀚青将下台,接替他的将是2001年加入公司的Stéphane Rinderknech 斯铂涵。贝瀚青将继续留在上海以执行副总裁的身份掌管集团亚太业务;斯铂涵在2001年加入集团负责旅游零售部门,随后在日本、韩国市场的奢侈品部门担任不同管理职位,2011年他加入欧莱雅中国担任副总裁,并于2015年掌管集团消费者产品部门。
众所周知,尽管消费者产品部门一直是化妆品行业的支柱,不过过去两年的化妆品市场基本依靠高端、奢侈品部门支撑增长,其中欧莱雅集团奢侈品部门2015年收入增幅为6.1%,营业额72.3亿欧元,约占集团三分之一份额。另外全球汇率市场的波动,令旅游市场成为最热门的销售渠道,欧莱雅集团在2013年底更是关闭了传统的目录邮购部门,该设新的旅游零售部门。欧莱雅集团2015年中国市场的奢侈品部门增幅为8.3%,亦显示高于集团整体增长。
因此,斯铂涵的过往经历或许有助于其更好了解、把握化妆品市场,不过其面临的挑战亦更加艰巨,众所周知,中国市场是消费行业最重要的市场,对所有全球零售公司来说,地位甚至超越美国、西欧。因为,飞速的经济增长带来的消费增长以及庞大的人口让中国市场成为过去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过去两年金砖概念破灭,而中国经济放缓及股市动荡均令中国消费市场显现疲态,其中最受伤害的便是欧洲奢侈品集团及欧美日化集团。
除欧莱雅,日本美容集团资生堂在2015年亦对中国区最高领导人进行了更换。
对于中国市场的急剧放缓,贝瀚青解释称中国市场基数较大,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据该集团称,欧莱雅中国在2015年超越法国本土市场,成为该集团第二大市场。对于韩国化妆品的冲击,贝瀚青则表示乐于见到市场竞争,有利于欧莱雅的创新。
在周四的中国区业绩会上,欧莱雅中国表示2015年集团中国电子商务业务增速高达60%,领先于集团整体电商增幅的50%,而在2月13日的电话会议上,欧莱雅集团表示中国市场电商业务占比约20%,也即约30亿元人民币,而该集团整体电商业务为13亿欧元,占比5%,凸显中国电商渠道的重要性。
联系:nofashion.cn@gmail.com
关注无时尚中文网微信号:nofashioncn